第二届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启动在即,今年欲募3.5亿元且更重视公开透明
“我们希望给每一位饱受癌症煎熬的小朋友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5月29日,在广州市民政局举办的第二届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个私企业专场主题推介会上,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副理事长罗志勇的演说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会后,他被不少企业家围住,介绍“癌症儿童愿望成真”项目的相关情况。
罗志勇参加的这次专场推介会,是广州市民政局为第二届慈善推介会“预热”而开展的10个专场会中的一场。政府搭台,实现慈善需求和社会资源有效对接,这是广州首创的理念与模式。
一位公益人士表示,慈善推介会就是一场“慈善界的广交会”,慈善组织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获得募捐资金,更能充分展现其生命力。
6月23日至24日,第二届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将启动,会达到怎样的效果、相比首届推介会有何亮点?这些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广州市民政局局长庄悦群说,要将推介会打造成为慈善需求有效对接平台、阳光慈善平台、全民慈善平台。
全新模式:平台上集中“晒”项目
2013年举办的首届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是广州慈善事业的一次大胆尝试—由政府搭建一个平台,让慈善项目在这个平台上集中展示,向企业进行推介,并且依托网络的力量向社会推介,把推介与募捐相结合。
“这是一套全新的模式,没有经验可言。”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主任汪中芳坦言。就在这种全新的探索下,首届推介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共有458个慈善项目获得对接项目资金共计3.3481亿元。
如今,第二届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即将启动,目标筹资3.5亿元。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与首届推介会相比,本次推介会更注重民间性:在380个项目中,市、区(县级市)慈善会申报项目224个,占比58.9%;公益性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申报项目139个,占比36.6%;各公募基金会申报项目10个,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申报项目 7个,与2013年首届推介会相比,慈善会申报项目占比下降了6.7%,公益性社会组织申报项目占比则大幅上升,可见此届推介会在民间性、草根性上有所进步,民间慈善组织更具活力。
为了让民间慈善组织能够更好地呈现项目,广州市民政局救灾处和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专门给慈善组织做培训。“连PPT的不规范之处都一一纠正过来。”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成功对接:几万元便“转动”一项目
据了解,除了申报项目中来自民间慈善组织的比例增加之外,此次大会也将推介重点放在民间慈善组织申报的慈善项目上。因此,5月下旬起,广州市民政局就组织开展广州市属国企、台资企业、民族宗教界、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荣誉市民、民营企业、金融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异地商会、企业家协会)等10个专场主题推介活动,搭建募捐平台,让民间慈善组织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面对面推介慈善项目。如今,专场推介会已举办了两场,已有十余家企业成功对接。由广州市萝岗区慈善会申报的“萝岗民俗发展之舞狮队”帮扶项目在5月29日的个私企业专场推介会上,成功与一家单位对接,获得了2万元的募捐资金。“这2万元可以让项目成功启动并顺利发展。”萝岗区慈善会秘书长左小姐说。
由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申报的“同一天空下”特殊儿童出游计划项目也在专场推介会上成功对接,收获了1万元的资金支持。这个今年刚发起的项目主要针对残障儿童,让义工结对帮扶,计划组织天园街内6个特殊儿童出游。“由于要举办第二届慈善推介会,因此我们申报了这个项目,没想到立即就对接上了爱心企业,收获了募捐资金。”项目负责人李小姐说。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多民间慈善组织的项目启动资金其实并不高,此次推介会上,申请资金在5万元以下的草根慈善组织项目有50个,“对于一些有爱心的企业或个人来说,5万元的压力并不大,但却能够帮助许许多多的人”。
公开透明:
将首发透明度排行榜
慈善组织的透明度是近期坊间讨论热烈的话题,而打造公开、透明的慈善平台也是第二届广州慈善项目推介会的目标。
相比去年,今年慈监委在项目征集阶段就开始介入,全面了解项目征集、推介和对接情况,实现全程跟踪。
“由政府把关的项目,我们做慈善也会更放心。”5月29日的个体工商专场推介会上,私营企业家邓小姐告诉记者。
6月中旬,广州市慈善组织募捐透明度评价排行榜将公布。今后还将对广州所有获得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项目进行跟踪评估,公布评价结果,市民可参考评价情况自行选择募捐。“这在全国是首创,对于广州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州市慈监委委员赵先生说。
本次推介会还将组建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这也被认为是推进慈善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强调行业自治的公益慈善联合会将与有着社会专业监督职能的慈监委一起,最终与政府部门的依法监管职能互动合作,形成“三位一体”、政社协同的广州慈善事业监督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