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社区服务中心(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紧紧围绕“为民办实事解难事”活动的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以培育扶持社会组织为抓手,进一步扩容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深化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功能,
全面提升培育服务能力,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
一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功能。我们将解决培育基地二期工程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工作,主动协调局基建办、福彩中心,全力以赴推进二期工程大楼的建设。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组织人员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完成了二期大楼的室内外装饰及环境布置,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施工单位,查缺补漏,全面完善二期大楼的竣工验收手续,确保大楼手续完备合法使用。二期大楼10月初投入使用,培育基地可用于培育服务的场所增至5000多平方米,新增安排30个社会组织(含草根社会组织)进驻。同时,进一步完善培育基地各项基础设施,统一配置了办公家具、网络、电话线路等设备,为社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业务办公场所,切实解决了社会组织的后顾之忧。
二是强化培育措施等“软件”服务。先后启动了培育基地“蝴蝶效应”公益人才培育计划,全年资助社会组织骨干、一线人员参加专业课程培训达120人次;策划创办了《广州NPO简讯》电子刊物,分析报道社会组织的动态和发展以及资讯;组织进驻机构参加首届市慈善项目推介会,10个社会组织的38个项目成功入选慈善项目推介会;开设了专业社工课程等委托服务,协助承办幸福社区公益项目资助计划评估工作,常年开展专业咨询、培训、交流、登记指引服务,提升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拓展协调及资源链接平台,协助5个社会组织获得免税资格认定,全年为入驻社会组织链接资源逾400万元,接待省内外参观交流团队28批300人次,彰显培育基地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培育基地积极开展以“红色NGO”创建行动为抓手的党建活动,确立“三个同步”(机构入驻与党员摸查同步、培育服务及党建指导同步、机构成长与党组织发展同步)的思路,注重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落实党建指导员制度,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引导社会组织重视党组织建设,协助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建立党支部,提高社会组织党员的归宿感和责任感。